在类风湿性关节炎(Rheumatoid Arthritis, RA)的病程中,患者常会经历一种名为“晨僵”的症状,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忽视的困扰,晨僵,顾名思义,指的是患者在清晨醒来时,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出现僵硬、紧绷感,活动受限,持续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,这一现象的背后,蕴含着复杂的生理机制。
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关节组织,导致关节滑膜发炎、增生,形成血管翳,进而影响关节功能,在夜间休息时,由于活动减少,炎症因子如缓激肽、组胺等在关节内积聚,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减缓,炎症反应加剧,当患者早晨醒来尝试活动时,这些积聚的炎症介质被“挤出”,刺激神经末梢,引发疼痛和僵硬感。
睡眠期间,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,即使关节内已发生显著变化,患者也可能在醒来前未察觉到异常,一旦醒来并尝试移动身体,这种“静息后的重新激活”使得晨僵症状尤为明显。
值得注意的是,晨僵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反映RA疾病的活跃程度,随着疾病控制得当,晨僵现象通常会得到缓解,对于RA患者而言,定期监测病情、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至关重要,以减轻晨僵等不适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
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的晨僵现象,是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志,也是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和管理的症状之一,通过综合治疗策略,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症状,促进患者更好地回归日常生活与工作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