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性红斑狼疮,免疫系统的‘自我攻击’之谜

在风湿免疫学领域,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以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广泛的临床表现而著称,这一疾病,顾名思义,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,导致多器官、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其命名中的“系统性”二字,正是指其广泛累及皮肤、关节、肾脏、心脏、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全身各处。

系统性红斑狼疮,免疫系统的‘自我攻击’之谜

SLE的发病机制中,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及性激素水平变化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诱因,遗传易感基因使得个体对SLE的易感性增加,而阳光照射、某些药物及微生物感染等环境因素则可能触发疾病的发生,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,提示性激素在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诊断SLE时,抗核抗体(ANA)等自身抗体的检测至关重要,它们是SLE的标志性抗体,仅凭抗体阳性并不能确诊SLE,还需结合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等多方面信息,治疗上,虽无根治方法,但通过免疫抑制剂、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联合应用,可有效控制病情,减轻症状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面对SLE这一“自我攻击”的免疫疾病,我们需更加深入地探索其发病机制,以期找到更精准的治疗策略,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。

相关阅读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