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铁性贫血,如何从日常饮食中补铁?

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,主要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,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,进而引发贫血症状,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,全球约有20%的人口患有缺铁性贫血,其中以育龄期女性和儿童最为高发。

一、缺铁性贫血的成因

1、铁摄入不足:长期饮食中铁元素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,如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,而肉类、禽类、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则是铁的良好来源。

缺铁性贫血,如何从日常饮食中补铁?

2、铁吸收障碍:如慢性病、胃部手术等影响铁的吸收。

3、铁需求增加:如青春期、妊娠期、哺乳期等生理阶段,对铁的需求量增加。

4、铁丢失过多:如月经过多、消化道出血等导致铁的丢失。

二、日常饮食中的补铁策略

1、增加红肉摄入:红肉(如牛肉、猪肉)是铁的良好来源,且为血红素铁,易于人体吸收,建议每周至少食用2-3次红肉。

2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: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(如植物性食物中的铁)的吸收,如柑橘、草莓、猕猴桃等水果,以及辣椒、菠菜等蔬菜。

3、选择富含铁的植物性食物:虽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,但通过合理搭配,仍能提供一定的铁元素,如黑芝麻、红豆、菠菜、坚果等。

4、注意烹饪方式:避免过度烹饪,以减少食物中铁的流失,使用铁锅烹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。

5、适量补充铁剂:对于严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铁剂,但需注意,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便秘、黑便等副作用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合理膳食,特别是增加富含铁且易于吸收的食物摄入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贫血的重要措施。

相关阅读

  • 缺铁性贫血,如何从日常饮食中补足铁元素?

    缺铁性贫血,如何从日常饮食中补足铁元素?

   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,主要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,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,进而影响氧的运输和利用,其症状包括乏力、易疲劳、头晕、心悸、面色苍白等,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晕厥等。如何从日常饮食中有效补足铁元素,预防缺铁性贫血呢...

    2025.01.08 08:46:27作者:tianluoTags:缺铁性贫血饮食补铁

添加新评论